至少没有走残废。
为什么要走50公里呢?每个人都会找到他的答案。当我脚步沉重挪到终点时,双腿僵硬的很,但总算知道50公里走完了,那一刻,对着雨幕笑了笑。
风吹着窗帘,清晨时候,雨很密。一夜无眠,一方面是闷,一方面似乎怕错过什么。熬到闹钟响,照着镜子,于是想,50公里后会是另一番什么模样?
出发的气氛很隆重,恰好雨停了。长长的队,随着脚步不断向前延伸。三原色和他的朋友把这次线路当成了马拉松赛跑,晴芩也是一早不知踪影,我想当我们走到龙江寺的时候或许他们已经到达终点。
我原本想压住脚步,据说下午才更好发挥,一不小心就成了队伍的最后一名。起先的时速象是有六公里左右,过了九孔闸就看到了江滨,感觉象是一下子到了台江。
第一个签到点的距离是最漫长的,视野里不停掠过那些江景高楼、黑色的路面,红色的路砖。走到解放大桥时候,脚板就有些辣辣了,想必脚要起泡了。
闽江的桥会越来越多,仓山也会不再把过桥叫进城。仓山又叫南台岛,她原先风情万种,柔媚娇丽,到了今天,我们还可以看到她在天地间自然的余韵。
数着五座桥过了,望龙台就在跟前。我是少先队的最后一名,还好,所用的时间还不到2个半小时。
后来,在脚底的创可贴不断多了起来,因为很好用,走完全程用了六个创可贴,于是该起泡的脚底没有起。
闽江不断的东流,我们一直向西行,就到了洪山桥、过了农大,后来的路似乎有些漫长,这些点也慢慢看不到什么义工了。
义工很辛苦,骑着车不停地跑,当然我们也很辛苦。阿攀说,走完这一届下届就去当义工。这样的线路体验一次就足够了。红姐说,这一天就象那时走四姑娘山一样,在很久的人生里程里都不会忘掉。
路途有我们相同的足迹相互鼓励的言语,一起唱歌留下的音韵。
古淮安的那条路,比当时我和雨哥探路时的线路多出了近两公里,因此整个路程应该有52公里左右。今天安排的路线是往烧烤园方向绕了一圈,探路时我们是顺着大路直插。也好,因此我们可以看到淮安古窑址、古码头,码头有白鹭在戏水,田园山水柔美。
我们设想在龙江寺好好休息它一下。但是黄瓜又催着上路了,“体息太久会走不动”。十二点多的时候,我们已经结束了一半的路程。这时候来说,走完50公里似乎不是件难事。但没有人可以对未来的路途做出十足的把握。
洪湾路的堤坝一直望不到尽头,望见的是东去的乌龙江水,远处的高压电线塔,脚下不停闪过的几何面灰色路砖。后来风很大,于心灵上,这应当很轻松,没有了雨,太阳也隐着。只是脚板压着路面,不停地行走、不停地酸痛。感觉渐渐机械,湾边仍旧视线无法触及。后来我们在唱歌,时间已经流逝到了下午,山羊和灰蓝一个主题各自编出了两个占对方便宜的故事情节,至少在声音上,我们是欢快的。
阿攀见到义工MM,只敢握手,说是充了电,山羊见到义工MM,一定要双手接通肩膀,说是两极充电。但到第三点过后,山羊已经垂垂老矣的样子,踱着变形的外八字,对所有的漂亮的MM没有正视过。
三点之前,我们一行七人到达了湾边。离最后的路程只有13公里。湾边的这段堤坝也许是最机械的步伐,那湾边之后的行程,应该算是最艰苦的行军。
这个时候,最快的队伍已经到达了终点,用时约七个小时,我们都不太敢相信,一个小时七公里的暴走速度。
我们不敢多停下来休息,因为休息之后,脚板会更酸,第一下脚再踩到路面,象是被电一样,身体的动作象一个小丑。
签到卡上,已经密实地盖了好多章,当然,从脚板到大腿就更僵直了起来。
我们想在半路吃一碗扁肉的设想终于没有实现。一下子已经可以看到林产品交易市场了,三县洲大桥的斜拉钢线伫立在灰色的空中。从这里到终点只有六公里的路程了。
南江滨一眼绿色,楼盘占据着越来越多的空间。走在鹅卵石铺就的石板上,脚稍微轻松些。雨慢慢大了起来,顺着雨衣或伞溅落在裤子上,积水不断的被抛到鞋面,鞋子的前端就更加湿了。终点在金山大桥下,但金山大桥看着近近地,走着很久的路,仍旧没到跟前。山羊的外八步和我的踮脚尖更加夸张了。
闽江公园的花开很艳,雨中只有零散的游客。再艰苦的路总是有结束的时候,五点多的时候,少先一队六人终于到了终点。
坐到地板时候,就不想再起来。一直到现在,坐在电脑前都不太想把脚拿去挪动。
现在回想,我可以骄傲的说,正如我们可以在年老的时候说,那些路,经过了,很多东西都在心底。我们原来以为很难的事情,现实中,也许不会那么糟。
[该帖子被编辑过1次,闲云野于2005-05-20 09:30:06最后编辑]